會議現場
會議現場
廣東省文物局副局長何斌
“博物館征集難,其中一個最大癥結就是:在博物館與社會文物流通行業之間存在一道‘玻璃門’,這道‘玻璃門’,一個是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繁雜的征集程序,另一個就是支付制度,三是社會文物商業還缺乏體系梳理。” “一方面,政府希望我們做事,大建博物館,建大博物館,建好博物館,另一方面又為我們規定很多條條框框。希望政府層面在這些方面能有一個突破。”11月25日下午,首屆“博物館征集與文創產業發展論壇”在廣州花地藝城古玩城舉辦,如何打破征集工作中的“玻璃門”,成為與會人員關注的重點。
本次論壇由廣東省文物局指導,廣東省文物藝術品行業協會、廣東省文物總店主辦,廣州花地藝城古玩城承辦。活動旨在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國家文物局近日剛剛下發的《關于促進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見》的精神,加強博物館與社會文物流通行業的交流,規范文物藝術品行業的經營活動,促進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包括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市博物館、深圳市博物館、珠海市博物館、佛山市博物館、東莞市博物館等12家在省內外有影響力和示范作用的博物館負責人,在業內有著一定知名度的行業代表、專家學者和部分文創開發企業負責人等參加了這場備受矚目的活動。
廣東省文物局副局長何斌在講話中指出,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地的博物館建設非常迅猛,投資也越來越大,現在廣東21個地級市,除了汕尾市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博物館以外,其他所有地級市、包括一些區縣都已建或正在籌建新的博物館。各地博物館的征集經費逐年增加,但藏品征集難成為一個普遍問題。
何斌談到,目前,國有博物館藏品的征集來源(渠道)大概有6個方面:第一是國有文物商店;第二是拍賣會;第三個渠道是從海外回流;第四,私人或者機構的捐贈;第五,考古發掘單位出土文物的調撥;第六,執法部門罰沒文物。但這些渠道目前也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公立博物館面向社會文物流通行業(渠道)征集,逐漸成為增加或豐富館藏藏品的一個有效途徑。
何斌表示,當前博物館在與社會文物流通渠道對接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征集需要走政府采購程序,但文物又不是一般的商品,可以貨比三家,缺乏有效參照,與采購程序要求難以相符。另外,征集環節多,手續繁瑣,耗時長。這樣一來,就會出現有一些被看好的擬征集藏品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流失,“等所有手續都完善了,可能已另易其主。這些問題一直沒有理順,目前已成為困擾博物館有效征集的突出矛盾。”
何斌就此提出六點建議:1,有針對性地找幾家博物館試點,各方拿出征集計劃(征集清單、征集經費、征集要求等),然后與社會渠道對接;2,繼續發揮國營文物商店為博物館提供藏品的主渠道作用;3,由省行業協會搭建博物館與社會文物流通行業互通的信息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4,希望博物館負責征集的工作人員,多了解社會文物流通行業信息,也希望社會力量多參與博物館建設,理順溝通機制;5,廣東有不少古玩城,管理方可以嘗試在博物館與經營商戶之間架起橋梁,把經營戶手里好的藏品信息匯總到信息共享平臺6,博物館與古玩商要共同適應法律和政策的要求。
在當天的論壇上,與會的12家博物館負責人就各自博物館在藏品征集工作中的運作流程、征集方向、征集資金的數額和使用情況進行了說明。同時,館長們也就征集過程中的“玻璃門”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有博物館負責人談到,這道“玻璃門”,“ 一個是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繁雜的征集程序,另一個就是支付制度,,三是社會文物商業還缺乏體系梳理。”“一方面,政府希望我們做事,大建博物館,建大博物館,建好博物館,另一方面又為我們規定很多條條框框。”
與會的博物館界人士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夠在征集程序方面有一個突破。“東西不是沒有,好東西更是不缺,主要是程序。”
一位博物館館長建議,有關方面可以出面組建一個與公立博物館征集工作有關的墊付平臺。“在博物館征集過程中,大家目前反映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到位慢,資金到位難。還有一個,就是小額資金的支付問題,比如我剛剛在花地藝城古玩城逛了一下,我就看中了一件東西。那么這一件東西對博物館征集的話就有問題了,我不可能就一件東西啟動整個程序吧,那太費時費力了。剛才我這個東西馬上要現付,我要掏錢,比如說5000塊錢,我又不可能違反程序把它買下來。如果有一個類似小額貸或者是金融擔保之類的公司,我就可以委托它先行墊付,支付了這個費用以后,我們走完程序,再把錢撥給金融擔保公司。賣家或博物館按現在理財的利率,給金融擔保公司百分之四到五的手續費,我覺得還是可以承擔的。這就解決了博物館及時采購的問題,解決了商家及時回款的問題,也解決了很多大老板大量的資金沒有出路的問題。”
該館長談到,這樣一個文物的墊付平臺,可以設在權威的行業協會里面,也可以由古玩城來做。出席會議的花地藝城古玩城董事長楊堪友當場回應可以考慮。
與會的行業代表、文創開發企業負責人、專家學者等也先后發言。大家紛紛表示,希望在會議結束后,有關方面能夠搭建一個有效的平臺,實現博物館與文物經營者之間的有效鏈接和溝通,“這種信息平臺由多方提供信息進行發布,政府部門的,公立博物館的,民間博物館,把他們的征集需求和未來的展覽規劃、未來5到10年的規劃等等都發布在上面,商家也可以把他們搜集的東西和信息及時發布出來,增加彼此間的透明度。”
大家還就文物部門、文博單位在文創產業方面如何進一步提高認識、創新實踐、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何為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研發、生產、經營等活動提供便利條件等問題進行了積極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