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醫藥學院生命科學館
建筑面積約500平方米
館藏的活體標本300余件
是一所科技感滿滿的場館
應用先進的數字技術
人機交互系統、全息成像技術
VR/AR虛擬/增強現實
技術與傳統的標本有機結合
涵蓋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
生理學、病理學
病原學、地方疾病
和臨床醫學等學習資源
建立虛實結合的學習交互平臺
它不僅是湖醫藥特色場館之一
也是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之一

進入場館后
各個展區以生命周期的
先后順序進行布局
先是以圖文、視頻的形式
了解人類的進化
之后又以生命的
誕生、生長、發育、死亡
先后順序為軸線
分別展示
組織胚胎學、人體形態學
九大系統、病理、病原學
和常見疾病的相關醫學內容
通過
人體探秘、生命與科技
學術交流、人文展示等展區
對生命作進一步詮釋

生命科學館共有十個展區
每一個展區都是
個性化的設計與精心布局
首先進入序廳——探索生命
“生命之眼”與世界板塊的設計
寓意著湖醫藥立足當下
放眼世界的眼光和格局
虛擬翻書系統讓我們能夠
利用手臂在空中做翻書動作
屏幕實現翻書效果
有著3歲兒童智商的
虛擬講解員機器人“小胖”
來講述生命科學館的
基本情況
還可以與大家互動
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人類的進化展區
告訴我們
人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在胚胎發育展區
展示部分畸形胎兒
以了解胚胎發育的異常情況
如無腦兒、腦積水、脊柱裂
四肢發育不全和連體胎等標本
制作的胎兒透明骨骼染色標本
可以了解到胎兒發育
各個時期的形態變化
配備的人機交互平臺
讓我們感知生命的奇妙

在解剖標本展區
分為運動系統、消化系統
呼吸系統、脈管系統
泌尿系統、生殖系統
內分泌系統、感覺器
和神經系統九個展位
其中,骨與關節互動系統
通過參與者在感應區內的運動
體感攝像機采集觀眾的動作
并控制屏幕中的骨骼模型
做同樣的運動
通過互動了解
在運動中人體骨骼的變化
互動魔鏡系統則是
當用手觸摸鏡子時
會出現一個多媒體界面
可以直觀的看到
顱骨結構、3D結構展示
了解咀嚼時的運動過程
3D結構展示可對
顱骨分離、染色
360度旋轉觸摸互動操作
以及運動系統
演示動畫等多種效果
使學習簡單化

在病理標本展區
重點介紹
特征比較明顯的腫瘤標本
讓學生能更方便地
理解書本上的知識
學習更是一種視覺體驗
在病原生物展區
主要介紹寄生蟲
是如何經口腔進入人體
并在人體寄生
其交互平臺涵蓋
寄生蟲標本庫、寄生蟲病
和微生物學三大模塊
并包含多媒體演示

在斷層標本展區
標本進行冷凍、切片
而后用樹脂進行包埋
標本展示配合多媒體聯動系統
通過觸控人體位置
顯示該位置的斷層畫面
這套數據利用高分辨率相機
重新采集
有效分辨率達到12億像素
去醫院做CT就是這個原理
通過不同的切面進行掃描

在生命與科技展區里
通過人體的奧秘
人體全息成像系統
VR/AR數字人、VR血管漫游
人體拼裝、人體常見疾病
VR食物的消化之旅
我們會了解到更多
生命科普知識
體驗生命與科技的魅力

交流廳則是用來
開展學術討論
多媒體教學培訓
觀看科普電影等活動
在人文展示區
用時間軸的形式
展示學校歷史沿革
設置16個關鍵時間點
點擊每個時間點
都會有對應的圖文介紹
生命科學館還是
巨鯨落萬物生遺體
及器官捐獻
志愿服務隊的活動基地
志愿隊秉承奉獻、傳承
便捷、互聯的理念
以志愿服務、公益助醫為宗旨
致力于推動
遺體器官捐獻公益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