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洹河兩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和甲骨文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殷墟的發現把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并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甲骨學。郭沫若先生曾稱贊其“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于讀古書”,足見殷墟遺址對于中華歷史文明的重要意義。
殷墟博物館新館
為了滿足殷墟遺址考古成果的保護展示需要,安陽市于2020年開始建設殷墟博物館新館,并于2024年正式開館,作為首個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國家重大專題博物館,殷墟博物館新館自2024年2月26日開館以來,共接待游客180萬人次。
殷墟博物館新館建筑呈現鼎形,矗立在水中央,古銅色的大門上方是甲骨文字大邑商三個字。在展覽布局方面,新館聚焦“偉大的商文明”這一主題,設有3個基本陳列、4個專題展覽和1個特色沉浸式數字展,展出青銅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 4000 件(套),展陳文物數量龐大、類型多樣,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貴文物屬于首次亮相。
三個基本陳列“探索商文明”、“偉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長期對公眾開放,在基本陳列的“殷墟車馬遺跡展”、“甲骨數字廳”等多個展項中,使用了贏康科技的科影達激光投影技術。
首創的呈現方式與動靜結合的陳列展項
位于三層的甲骨數字廳展項由激光投影機呈現的商代生活影片與等比放大的甲骨片相結合。影片將甲骨文字中記載的抽象文字具象表現,通過將甲骨文字轉化為現代漢語,再轉譯為具象化的數字形象語言,幫助觀眾理解甲骨文中所記載的事件。同時影片呈現載體使用放大的甲骨造型,寓意回歸文化本源。
數字廳打破以往CAVE影院數字廳的傳統方式,融合多專業優勢,打造具有領先性的超沉浸式數字演繹場域,在整個博物館行業內也屬于首創。通過將數字影片與機械聯動,與六面體空間融合,塑造形成沉浸感十足的元域場,觀眾可以置身其中進行體驗,在體驗中感受震撼。
位于一層的殷墟車馬遺跡展則與多媒體影像結合,主題影片采用長焦投影超畫幅 6k影片還原車馬坑商王出行宏偉場面,盡顯殷商時期的泱泱大國風范。動與靜、現在與過去的結合將歷史場景重現,直觀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殷墟博物館多個展項使用了贏康科影達投影機,科影達投影機亮度從7000流明到25000流明,可以滿足博物館各種場景的光影技術呈現需求。科影達投影機先進的圖像處理引擎和光學元器件,可以為沉浸式展示和墻面投影提供更加細膩還原的畫面效果,更好地為參觀者提供精彩的視覺享受;可實現靜音運行的特性,也滿足了博物館環境對靜音效果的需求;機器自帶的管理軟件和主動式維護功能讓設備的管理、監控以及維修更加便捷,為博物館的運維工作節省了人力。
(科影達投影機)
科影達在展覽展示中的應用
贏康科技推出的自主投影機品牌科影達,因其兼具品質與價格優勢,頗受文旅市場歡迎,尤其是博物館、展廳項目,曾先后參與過西安博物院沉浸式環幕影院、深圳小梅沙展館沉浸式展廳、北京元宇宙體驗館沉浸藝術展廳、太原榮耀品牌沉浸體驗空間、中國絲綢博物館、眉山維亞康姆規劃展示館、秦腔藝術博物館、西安飯莊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數字化體驗展廳、中建嘉會城環幕展廳等項目的建設,為博物館和展廳客戶打造了獨一無二的展陳方式和參觀方式,讓展出更加豐富多彩,提升參觀體驗感受,給參觀體驗者留下深刻印象。
(亞長牛尊)
(屯南甲骨)
結語:文明的真諦,在于傳承與對話
殷墟遺址,作為我國歷經考古發掘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久的古代都城遺址,被譽為中國現代考古學的搖籃,亦是中華文明探源的核心坐標。它宛如一扇神秘的窗口,讓身處現代的人們得以一窺悠悠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吉光片羽。
當我們置身于現代,回首往昔,是有著文字記載的、厚重深沉的歷史底蘊;展望未來,是孕育于文化沃土之上、浩渺無垠的星辰大海。身為中華兒女,我們恰是這文明傳承鏈條中的關鍵一環,這份自豪與驕傲,是世間任何事物都無法賦予的。
現代科技文明的蓬勃發展,更是將這古老文明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殷墟博物館中,歷史與現在相互交融,文化與科技彼此輝映,呈現出一種渾然天成的美感。傳承與弘揚文明之光,記錄與開拓歷史新篇,如此方能更好地詮釋文明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