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州一江兩岸夜景照明提升工程的主題為“一江兩岸三山屹,明滅樓臺號昌黎。水墨鄉愁丹青韻,和風伴月思無邪”,潮州一江兩岸夜景提升項目設計單位為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照明設計研究中心。該中心作為國內一流的燈光設計團隊,曾是G20杭州峰會西湖燈光亮化工程的設計單位。項目完成200公里管線敷設,近7萬套燈具安裝,涉及一江兩岸6平方多公里范圍,主要亮燈工程分布從金山大橋到韓江大橋沿江兩岸,包括金山大橋、韓文公祠、筆架山、韓師大門、東西堤岸、廣濟橋、韓江大橋、鳳凰洲公園、北閣佛燈、城門古城墻、牌坊街、頤園十三個節點,展示潮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潮州“一江兩岸”夜景提升項目以廣濟橋為軸心向兩側展開設計,北起金山大橋,南至韓江大橋段來提升韓江兩岸景觀亮化。充分展現了潮州古城山、水、人、城、文融為一體的意境,具有“古風伴潮韻,老城依新城”的潮州韻味。整個項目包含廣濟橋光影秀、筆架山山體秀、古城墻、牌坊街等多個節點主題,緊緊抓住潮州"山水皆姓韓",強化區域元素整合,分節點成景,系統圍繞活態文化、夜游業態的思路開展方案設計。
“一江兩岸三山屹,明滅樓臺號昌黎。水墨鄉愁丹青韻,和風伴月思無邪。” 從大空間里表現韓山韓江兩岸,金山、葫蘆山、筆架山形成的山水空間,意境講求風襟瀟灑,明滅佛燈,照耀廣濟城樓,十里牌坊街情景交融。大量運用自然光色,體現古城風 韻。看得見山,望的見水,記得住鄉愁,詩的意境、畫的取景,一江兩岸即在畫中,又在詩中。
由于項目中涉及到古城、古橋等眾多歷史文物的保護,因此在安裝燈具時,必須謹慎地考慮現場不同的情況,進行針對性地處理。比如,根據專家意見并結合現 場條件多次驗證,廣濟橋橋體的線槽及洗墻燈最終采用抱箍的安裝方式;廣濟橋亭臺投光燈及立柱線槽安裝無打孔, 而是以膠粘方式處理,盡可能減少對文物的破壞。
光聯照明完成了山體及河堤部分的亮化工作,整個項目的亮化實現了集音樂、山體、投影為一體的大型戶外燈光秀。筆架山的施工做的很規范,在緊張的施工周期情況下,仍能科學管理,對所有燈桿精準定位,依托光聯的控制系統,最終在山體照明的效果表現上,從物理結構上提供了出現較為清晰的圖文表現的可能性,為該類型項目樹立了新的標桿。
為了實現完美的廣濟橋光影秀效果,設計師對于燈光色彩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又因為要控制橋上1萬多套燈具的變化,以及將山體的燈光統一進行控制,這給聯動控制體統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上海光聯照明參與的山體以及河堤的照明工作有別于常規的建筑照明,設備的工作環境差,濕度高,容易受到各種小動物的破壞,信號傳輸的距離也會比較長,如何能不受干擾的準確表現,穩定工作是個技術難題,光聯照明也將以往在杭州西湖山體、貴州、福建等地類似項目的經驗,落實到了該項目的筆架山照明部分中,并在正式通電第一次調試的那一天,一次性成功。
山體部分采用色溫可變可調的照明手法,從2200—6000 K之間單套燈具任意可調,通過山體立桿,將2000多套150W投光燈具隱藏于樹林之間,將山體照明融入到包括廣濟橋及韓江兩岸的整體系統中,可以實現平日模式及節日模式等不同環境的任意切換,并協調橋體及建筑等展示各種燈光藝術效果。
另外,筆架山上的燈光除了色溫可變之外,還要能顯示出文字的變化,這也是新的嘗試。
潮州,既是歷史悠久的古都,也是現代大都市。本次項目由多方合力打造,用燈光形式將古代建筑與現代藝術燈光巧妙結合,通過燈光秀演藝古城潮州的文化傳承,用它獨特的色彩魅力感染了諸多旅客,也必將成為當地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項目相關信息
業主單位:
潮州市城市綜合管理局
設計單位:
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
福建通聯照明有限公司
主要燈具供應商:
上海光聯照明有限公司
廣州達森燈光股份有限公司
藝術燈光控制系統集成供應商:
上海光聯照明有限公司